考生們往往在備考教育學的時候,會發現學制知識類型,地位特點繁多,記憶困難,易發生混淆。今天就由中公教育研究與輔導專家為廣大考生梳理我國學校教育制度,希望通過理論背景關系的了解,廣大考生能夠受益。
京師大學堂開辦之初,就制訂了《奏議京師大學堂章程》,這是大學堂的第一個章程。但它是“戊戌變法”的產物,出自于維新派之手。慈禧太后害怕維新變法思想影響大學堂,因此,她要張百熙重訂一個新章程來加以取代。
張百熙經過半年多反復修訂,于在1902年8月15日上奏所擬章程,其中相當程度地反映了當時赴日考察教育的內容和成果。慈禧太后欽準頒行。由于經她本人欽定,故叫《欽定京師大學堂章程》。由于該年為“壬寅年”,所以又叫“壬寅學制”。這是京師大學堂的第二個章程,但首次較全面地反映了我國近代教育史上關于新式學堂的較完整的體系,是中國近代正式頒布第一個學制。此學制保持著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沒有女子教育的地位,并且保留著科舉制度的痕跡。由于“壬寅學制”制訂得過于急促,本身存在不足和局限,加上清廷內部保守派的反對和權力的制約,實際上未能付諸實行。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7月清政府命張百熙、榮慶、張之洞以日本學制為藍本,重新擬訂學堂章程,于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1月公布,即《奏定學堂章程》,是年為舊歷癸卯年故稱癸卯學制。此時終于促成科舉制度真正廢除。學制頒布實施后,各類各級學校獲得了迅速發展。標志中國開始實施第一個現代學制或新學制進入開端。學制主系列劃分為三段七級,共25-26年,且該學制明顯保留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在,沒有女子教育的地位,不準設立女子學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對教育開始了一系列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改革。中國辛亥革命后1912-1913年南京臨時政府制定公布的學制系統。因干支分別屬壬子、癸丑,故得名。學制改學堂為學校,廢除了尊孔讀經,取消了進士出身獎勵,確定了婦女的受教育權利和男女同校制度,同時籌辦各級女子學校。該學制施行到1922年,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學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近代工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戰后民族資產階級要求在教育方面能提供具有文化知識的勞動力和科學技術。應時代要求,制定并頒布“壬戌學制”。
1922年制定的新學制,主要是采取當時美國一些州已經實行了10多年的"六三三制",表明中國現代教育制度從效法日本轉向了效法美國,由軍國民主義教育轉向了平民主義教育。新學制的頒布和實施,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新教育制度的確立,標志著中國近代以來的學制體系建設的基本完成。
1995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正式以法律形式規定了我國基本教育制度。
更多宣城教師招聘考試相關信息歡迎登陸: